浅谈我们对于展厅中控系统的思考

2022-06-07 13:57
Image

展厅中控系统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他是伴随着展厅空间设计语言的发展,从原来多媒体室控制变为目前数字展厅标配。但反观中控,又是一种“尴尬的存在,个人工作室、小团队不一定能操作(小项目除外):因为要想做好全局控制,需要涉及的技术面很广,小团队不一定能胜任;大集团、企业又不一定在乎这块市场,毕竟展厅业务仍属于小众领域,不会上量。他们会更倾向于去做智能家居类产品。如何在市场空间中探索出一个平衡,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

朗迹成立之初,团队成员主要以互动多媒体开发为主,市面上成熟的互动开发公司很多,趋于饱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要选择一个既能发挥我们技术优势,又能区别同行,建立公司定位的业务方向,成为公司发展关键。

中控系统是选择之一,但市面上产品同质化严重。项目合作下来也没有特别成熟,完全满足我们需求的产品。此刻,也正是团队互动开发的“基因使我们对中控系统有全新的认知和思考:“以交互体验为切入点的中控系统”会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Image

我们分析认为中控系统看似是个系统产品(市面上绝大多数中控确实如此,市场定位不同),其实他本质上应该属于“系统级技术服务”,而且是一个持续性,比较复杂的服务:每个项目的建设需求不同;每个客户对项目的认知水平不同;每个合作商的水平层次也同。如何平衡权重,成为一个需要时刻思考的“技术哲学问题”

为此,在系统取名上,除了英文标识,我们也特别为这套系统取了一个中文名:海格思。

Image

寓意:要像大海一样具有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格局和思想。我们既要在技术研发上实现上尽可能多的兼容及支持,也要在技术服务思维上保持敬畏、思考、探索。

基于这种思考原则,我们提出了“总控”系统的概念:不单限于单体控制,更专注于展厅全局总控和场景化体验。展厅灯光、设备、内容的单体控制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根据项目需求,如何搭配、组合形成场景,呈现出高于项目需求的效果,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追求的。

Image

不仅如此,我们对场景化的定义也思考颇多。场景不单只是简单的组合,更应该为扩展数字展厅体验的边界而服务。我们持续性解读“场景化”概念,研发并落地了:语音控制、室内场景定位、机器人对接、机械装置互动、可穿戴设备应用等等,丰富扩展了数字展厅的参观体验边界。

Image




举个项目例子:数字展厅由于设备、内容繁多,通常都由专职讲解员带领参观讲解。但客户企业接待重要领导、客户时,就会由董事长亲自讲解。此时就会出现,董事长并不熟悉平板操作,与讲解员搭配又显得不熟悉展厅的情况,如何解决?

我们团队探索,最终基于UWB室内定位技术研发了一套控制子系统:通过定位获取董事长在展厅空间里的实时位置,对应目前所在版块设备及内容。董事长通过手持小型设备一键就能控制内容,无需查看屏幕,不同场景自动切换。讲解过程自然惬意。因为专属董事长使用,所以我们给这套系统取名“老板键”

Image

再举个例子:数字展厅建设力求创新,标新立异,我们也在探索突破常规思维。穿戴设备盛行的如今中控系统只有平板控制的惯性逻辑成为我们改变的切入点选择合适的可穿戴设备:手表、眼镜;配搭合适的应用场景都是我们需要考虑,测试、定型的。综合评估应用场景,我们选择了智能手表,并发了“可穿戴控制子系统”UI界面、交互逻辑、底层架构全部重新设计开发。最终实现讲解员通过智能手表控制切换展厅内容、场景,搭配参观讲解,营造一个科幻感十足的参观体验。

除此之外,包括语音控制,讲解机器人、机械装置等,这些技术可能都不是最新的,也不是我们发明的,但是这就是我们对于数字展厅中控系统边界扩展,构建数字展厅场景化的思考和探索。

探索成为纯粹的交互技术公司,这是我们心中的“海格思也希望这份坚持和思考能够影响和激励更多人在各自的事业上不遗余力的创新,探索。

Image